专题调研是政协履行职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搞调研,当然总是希望建议被采纳,对决策产生影响。但是最终能否被采纳,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有选题问题,有报告水平问题,有实施条件问题,也有认识和时机问题。政协的调研报告有些引起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对实际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也有一些报告没有产生大的作用。这些报告不用不等于无用,今天不用不等于将来也不能用。有的报告花费了很大的心血,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不能一送了之。
根据李瑞环主席的建议,对所有的调研报告和有分量的会议发言,都要集中力量,加以整理,删繁就简,去粗取精,锤炼文字,编印成册,在一定范围发行,使之留存下来。中国历史上很多有识之士为国家大计上书建言,有的在当朝当代就被采纳,也有的当时未引起重视,却对后人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孟子、荀子、韩非子,他们的著作很大一部分就是对当时领导者的进言。我们所熟悉的历史名篇佳名,有不少出自历代“疏”、“表”、“策”、“论”。
孙中山的《建国方略》,其中许多设想他并没有实施,但对后人启示很大。延安时期民主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的“精兵简政”,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每个人在实际工作中也常常有这种体会:正苦于对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偶尔发现一份材料,翻阅一下,豁然开朗。可能这份材料几年前就送来了,并未引起重视,此时才体会到它的价值。
古人讲立德、立功、立言。立言就是对某个重大问题,经进调查研究,反复论证,提出“一家之言”,提出一此论点。从一定意义上讲,立言,也就是立论,专题调研做的就是立论的工作。
政协不立法,但可以立论。如果政协每年能拿出若干调研报告,为解决国家和民族当前和今后若干重大问题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建议,在立论上有所贡献,那就是成就,就是尽职尽责。
政协可以论的题目很多。委员们既可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选择题目,就如何解决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中一系列重大实现问题,建言立论。也可以论一些涉及长远的问题。就事关中国未来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提一些大的带方略性的建议,其作用将是很大的。搞调查研究,建言立论,政协有优势。
全国政协委员有许多是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70%以上的人有高级职称,有100多位两院院士。政协委员位置比较超脱,不受部门和地区利益的局限,一般也有条件抽出时间,可以比较冷静、客观地探讨一些问题。
各位委员可以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同有关方面结合,做一些立论的工作。这既是政协领导干部履行职能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使各位的思考、见解、经验流传后世,对社会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把这件事做好,对于开阔政协工作思路,活跃政协工作局面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