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8日,珲春市政协副主席金弼洙带队,率政协秘书长梁祖志、提案委主任孙敏及提案委员会成员一行14人赴和龙市考察,学习和龙市在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开发旅游线路等方面先进经验,考察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考察概况
考察组利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分别考察了和龙市光东村和金达莱村,视觉上收到了震撼,感觉收获很大。
光东朝鲜族民俗村位于和龙市东城镇中北部,海兰江中游,与龙井市毗邻,全村共有898人,其中朝鲜族占全村人口的98%,村集体经济主要以种植有机绿色大米为主。国家主席习近平、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先后到光东村视察,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名声大噪。光东村在新农村建设方面亮点纷呈,特别是旱厕改造走在了州内其他县市的前列。该村将发展集体经济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优先安排贫困户就业,采取绿色主导产业与休闲旅游农业相结合,民族文化特色相融入的模式,积极发展农业观光、民族特色餐饮、农家乐旅游等项目。例如,接待往返长白山的旅游团队参观新农村的村容村貌,安排游客亲自体验并品尝米肠、打糕等朝鲜族特色饮食,组织游客参观现代农业生产,包括机械化插秧、秋收、稻田养鸭等。参观过程中,由专业讲解员用热情周到的服务为您讲解朝鲜族的民俗文化。游客们走进老百姓家里,可以坐在大炕上与村民聊家常,感受朝鲜族的热情好客以及“炕大地小”的民俗文化。村里设有民俗餐厅,一次性可容纳300人同时用餐,游客用餐时,还能够观赏到朝鲜族的民俗婚礼表演影像。村里还为游客提供朝鲜族服饰供游客免费拍照留念,饭店停车场内更有秋千、跳跳板等朝鲜族民俗游戏设施供游客体验,可以说山水田园,稻花飘香,处处美景,尽收眼底。
金达莱民俗村原来是和龙市2010年遭受洪灾的重灾区,全村82户农户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20万元,全村贫困户增加到205户,人均收入降至3400元。和龙市高起点定位、高规格谋划灾后重建工作,借助将原有村庄整体迁移、重建的机遇,充分挖掘利用朝鲜族文化生态资源,积极探索朝鲜族民俗村寨建设新思路,实施了以旅游扶贫开发战略带动农村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新模式,使之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和龙市采用政府主导、公司参与的方式,实施了西城镇光伏发电工程,村民户均年节省取暖费用3000元,村集体年增集体积累3万元。和龙市元池蔬菜有限公司是延边州内唯一一家以手工制作、瓦缸储存、地窖发酵、传统工艺、可供游客观光的泡菜加工企业。游客们在金达莱民俗村体验朝鲜族生活习俗的同时,还可以到辣白菜加工厂和地窖进行观光,近距离体验朝鲜族泡菜原始制作方法。该村合理利用新闻传播、品牌宣扬、活动推广等形式的交叉辐射作用,尽可能地吸纳更多的旅游者,提高客源量,展示金达莱民俗村的独特之处,进一步提高了和龙的影响力和知名度。2012年11月12日,央视新闻频道“聚焦十八大”栏目,现场直播了“十八大景观”——全国四个不同民族村落,其中亮丽、崭新并具有朝鲜族民俗特色的和龙市金达莱民俗村非常引人注目。近年来,该村先后被评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文明村”、“全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全省魅力乡村”、“全州十佳魅力乡村”等荣誉称号。
二、几点启示
近年来,和龙市紧紧围绕“旅游兴市”发展战略,努力发挥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强旅游宣传促销,规范旅游行业监管,相继成功举办了八届金达莱文化旅游节,本着“企业赞助、市场运作”模式,促进了和龙旅游业大发展,成功打造了和龙城市品牌名片,迈出了转型发展的坚实步伐,赢得了“北国风光看延边,延边花开看和龙”的美誉,为州内其他县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借鉴。
第一方面,旅游龙头带动,促进经济转型。和龙市紧紧围绕“旅游兴市”的发展战略,编制完成《和龙市边境小村之恋景区总体规划》。依托成功举办八届金达莱国际文化旅游节的资源优势,不断丰富和龙市冬季旅游内容,开展了老里克湖赏雪、龙门湖冰钓嘉年华、一汽奥迪驾控冰雪体验等系列活动,并成功举办了三届和龙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开通长白山东坡跨境旅游直通车。深入挖掘和龙长寿文化,荣获“世界长寿之乡”“世界老年宜游城市”两项殊荣。成立了全省首家新媒体办公室,利用微信平台,广泛宣传、推介和龙。
第二方面,加大资金投入 增强整体魅力。累计投入1.8亿元,完成体育场、综合文化馆、中水回用等项目主体工程。投入2866万元,实施城市“五化”工程。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投入5000万元,建设和龙热电厂环保设施,淘汰、更新12家燃煤锅炉,空气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实施光东村、金达莱村改造提升工程,大力开展“旱厕改造”和“以电代燃”试点工作,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和龙紧紧围绕“旅游兴市”这一发展战略,结合自身优势,创新发展理念,依托“生态、历史、民俗、冰雪、边陲”五大特色旅游资源,重点打造了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养生康体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国·和龙金达莱国际风景旅游度假区”。以文化繁荣助推经济发展,着力将金达莱文化旅游节办成了体现和龙改革开放成就与丰富旅游文化资源的展示盛会。通过不断活跃节庆经济,提高了和龙的知名度,促进了对外交流与合作,营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氛围,把和龙这个歌舞之乡、民俗之乡、生态之乡建设成为广大投资者与创业者共谋发展的乐土,建设成为和龙人民安居乐业的乐园。
三、对策建议
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珲春市加快开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支持珲春市开发形态多样的跨境旅游产品,加大旅游对外宣传推介力度”。今后一段时期,珲春市应牢牢把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省委绿色转型发展决策部署,突出珲春市“三疆五国”、“领土尽端”、“东北亚之心”、民族风情、边境风貌和多元生态等特色,加紧培育百亿级旅游休闲产业,将珲春打造成为东北亚地区最具活力和知名度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之一。
(一)设立统一管理机构,改变防川景区多头管理现状。根据防川景区建设、发展和管理现实需要,谋划设立防川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统一履行景区规划、开发、管理、经营等职能。风景区管委会主任由分管旅游工作的副市长担任,成员由市旅游局、住建局、交通局、水利局、林业局、国土局、敬信镇等部门负责人组成。风景区管委会下设办公室,设在市住建局下属的风景区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由风景区管理局局长担任。定期召集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召开联席会议,研究、探讨景区保护与建设事项;提出景区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破解景区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二)大力改善旅游环境,全力推动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千方百计跑上争取资金,加大旅游投入,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在圈河口岸附近建设一座具有特色的景区大门。加强对全市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改善旅游服务环境。试行防川景区通票制,并实行淡旺季差异票价制。游客手持一张门票可畅游防川景区全部景点,个别私人经营娱乐项目单独售票。将每年的1月、2月、11月和12月划分为景区旅游淡季,淡季票价适当下调。
(三)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开发模式,加快现有旅游资源利用步伐。加快推进图们江游览带、杨泡萨其城满族溯源风情旅游区、春化地下森林观光游憩旅游区、老龙口水库生态度假区、吊水壶旅游区、密江河生态旅游区和大荒沟红色旅游区的综合开发。在景区开发建设中,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企业参与的开发模式,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大力招商引资,实行市场化运作,鼓励有实力的公司参与景区投资经营,确保景区在高起点、高标准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开发做优旅游产品,不断提升珲春旅游影响力。在原有环日本海邮轮游基础之上,继续与韩国DBS公司合作,开辟中国珲春-俄罗斯扎鲁比诺-韩国束草-日本舞鹤环日本海邮轮游;继续完善和巩固边境游、跨境游、自驾游产品;争取防川至豆满江跨江一日游在年内有所突破。加强与长春、吉林和哈尔滨等旅游城市的合作,构建长春-吉林-延吉-珲春旅游线路和长白山(名山)-珲春(名城)-镜泊湖(名湖)的“名山+名城+名湖”旅游线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围绕珲春特色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一批休闲养生、红色教育、历史文化等精品旅游线路。借助“东北最美高铁”开通有利契机,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塑造边境、民俗、生态特色旅游品牌,繁荣旅游购物市场。
(五)深化旅游区域合作,为推动旅游产业跨越发展注入活力。全速推进图们江三角洲国际旅游合作区建设。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珲春市加快开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支持珲春向国家申报‘图们江三角洲国际旅游合作区’。”珲春市应加紧编制可研报告并申请立项,全力跑上争取优惠政策,尽快成立国际旅游合作区管理机构,推动图们江三角洲国际旅游合作区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推动图们江水上游项目。2014年4月18日,吉林省旅游局和吉林省军区共同签署了《吉林省边境旅游军地共管协议》,明确提出在图们江界水域开展旅游项目。目前,驾驶员已取得驾驶资格并完成上岗培训,运营船只已多次进行试航。应该克服困难,务实推进,待图们江水位上涨达到航行条件和省政府批文下发后即刻开始常态化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