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珲春开发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市项目建设、城市建设全面铺开,在抢抓进度,高效推进的同时,建筑施工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又逐渐凸显,不稳定风险趋高,对社会管理压力增大,是示范区开发建设推进过程中的矛盾和隐患。为有效预防和解决我市建筑施工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经济利益,市政协组织中共界别组委员于今年8月份对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和相关部门进行了深入调研,提出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建议。
一、基本情况
(一)欠薪案件呈趋涨态势。从近几年人社部门登记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来看,该类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171件;2011年228件;2012年241件;2013年311件;2014年截止8月份已达227件。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占全年欠薪案件90%以上,集中发生在建筑施工领域。
(二)工企矛盾多发频发。农民工诉求讨薪频次呈上升趋势,且越发强烈。2012年上访诉求244批次,涉及金额4800多万,涉及工人2300多人;2013年272批次,涉及金额5600多万,涉及工人4217人;2014年截止8月份170多批次,涉及金额7300多万,涉及工人3700多人。个别工程项目班组工人反复诉求多达26次,个别项目工地年欠薪案件达50多件。
(三)工人诉求越发极端。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部分工人冒着违法的风险,采取吵闹政府机关、爬楼爬塔吊、打横幅谩骂、围堵政府领导、煽动各级媒体现场采访等极端形式表达诉求。“龙源华府”、“环亚山城”、“世代第一城”、“盛通国际建材”、“上城国际”等项目工人不同程度出现极端诉求,带来巨大维稳负担和负面影响。
二、问题产生的根源
(一)行业管理混乱,解决欠薪问题难度大。
1. 建设单位和劳务承包单位违法分包、层层转包和无资质承包的现象非常突出。甚至一些建设劳务施工单位将一些工程劳务转包不具备施工资质和非法人的“包工头”,“包工头”又随意招用零散工,以包代管,签订的施工协议缺乏法律效力,由于操作和管理上不规范,为拖欠工资埋下了隐患。
2. 开发单位拖欠施工单位工程款,施工单位又拖欠劳务费,最终导致劳务施工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使工人成为这个链条上的受害者。
3. 对建筑市场拖欠工程款、招投标不规范、垫资施工、工程非法转包分包、资质随意挂靠、施工企业随意招用零散工等缺乏强有力的管。
(二)保证金制度不落实,执法管理无强力抓手。近几年我市大部分建筑施工项目不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一旦出现工资拖欠,企业不予配合,极易产生恶性拖欠。前几年没有办理保证金的续建项目工程即将收尾,拖欠工资问题频发。2014年全市新开工的 16家开发建筑施工项目,尚有4家没有办理保证金手续。这些项目投资规模大、工期长、用工多、分包转包多级管理,欠薪风险高。
(三)利益攸关方协调配合度低。工程项目一旦出现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开发单位、用人单位、“包工头”多方推诿,人社部门又无强制手段,致使案件难于调查取证,工资短期无着落,导致工人情绪激化,矛盾升级。
(四)多部门解决欠薪问题合力不足。没有形成解决和预防欠薪问题发生的协同合作机制,仅仅依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查处没有比较有力的制约手段,需要住建部门强化行业管理,公安部门治安先行介入,多部门有力协作,共同预防。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实施工程款与人工费分离制度。开发单位与建设单位明确区分工程款和人工费,采取人工费由开发单位直接按月足额支付劳动者本人,推行工资卡制度,不允许开发单位将人工费混同工程款拨付建设单位,避免多层支付造成工资拖欠。
(二)建立欠薪企业“黑名单”。对未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屡次拖欠工人工资的开发企业,不具备资质的建设承包企业实施行业管理黑名单,在媒体上予以曝光。“黑名单”企业不得在珲春参加任何政府工程项目招投标活动,不得列为任何政府采购对象,不得享受任何政府扶持资助或优惠政策。
(三)多部门联合综合治理。严格执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前期没有办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的续建工程根据工程进度适度补交保证金,探索建筑工程项目在规划许可审批环节预交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办法。强化建筑工程项目在开工许可、工程复工等环节的监管手续。住建、人社、公安等部门围绕建筑领域发生的“拖欠”问题建立行之有效的协调联动机制。公安部门根据住建、人社部门确定的苗头性欠薪问题报告,迅速出警介入调查,对违法企业及非法“包工头”和处理因工资纠纷引发的突发事件上事前介入,严厉打击。
(四)加强行业监督执法。针对当前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这一突出问题,强化行业主管部门对建筑施工主体在规划审批、企业资质管理、工程款发放等领域的制度性监管。规划、住建、公安、人社等部门定期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