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市政协文史委应相关部门邀请,赴马川子乡炮台村考察该村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保护开发运用情况,并赠送村部《珲春朝鲜族》图书丰富馆藏。
炮台村位于珲春市区东南侧,因清光绪年间钦差大臣、吉林边务督办吴大澂和首任珲春副都统依克唐阿在此修筑东炮台而得名。同时西面相隔5公里春景村建有西炮台。珲春河南岸东西两座炮台、共6尊德制克虏伯大炮是当时整个吉林靖边军防御扼制沙俄侵略的重要军事设施。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在沙俄入侵珲春时,发挥了巨大威力,击毙俄兵200余人。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津轻开拓团进驻炮台村。村内恶霸大地主韩希三投靠日本侵略者,残害镇压爱国志士和抗日游击队员,激起了当地各族群众的强烈愤慨和坚决反抗。在此期间,该村涌现出与赵一曼同样著名的朝鲜族抗日女英烈、抗联第二军独立师第四团缝纫队队长安顺花及其丈夫抗联四团医院院长李凤洙;抗联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十五团团长全东奎;英勇跳崖坚贞不屈的满族抗日女游击队员安瑞芝;被敌人残忍丢进珲春河冰窟窿壮烈牺牲的共青团员姜昌权等诸多名垂史册的革命英雄人物。
在今年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我市各部门纷纷组织人员到该村参观东炮台、革命烈士纪念碑、敌伪罪证铡刀、抗日玄井、历史文物展览馆等,从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和红色革命文化教育。
未来,马川子乡炮台村将保护好东炮台遗址,新建红色民俗展览馆、革命英烈雕塑广场,并配合农田观光游、农家乐等项目,真正让炮台村名副其实,让炮台村的历史文化和红色记忆得以弘扬传承。